渊源篇
(一)国际象棋起源
国际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弈游戏之一。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,是通过传说、假说、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,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。
1、起源于古印度之说
国际象棋起源于公元六世纪的古印度。这源于英国人威廉•琼斯1790年发表在《亚洲研究》上的“印度象棋”一文。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。
大概在公元600年左右波斯人把“恰图兰卡”改名为“沙特兰兹(Shatramj)”,并对规则进一步地修改。公元638年,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,沙特兰兹进入阿拉伯世界。八至十世纪,沙特兰兹在中亚和阿拉伯各民族非常风行。随后欧洲商人、欧洲十字军在圣战结束后把这种游戏带回了他们的故乡。
恰图兰卡(caturaṅga),梵文,意为“有四肢或四部分”,在史诗中通常意为军队(army)。起源于印度笈多时期的一种四人或者双人对弈的图版游戏,此游戏被假定为国际象棋、日本将棋和泰国象棋的共同祖先,并与中国象棋和朝鲜将棋有关。



2、起源于中国之说
20世纪70年代,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《中华科学文明史》中明确提出国际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。他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-六博与天象数学的关系,他说:只有在中国,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,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,然后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。
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《象棋-宇宙的象征》断定国际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(象戏),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。
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《苏联文艺》上发表文章,根据他的研究,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。棋盘64格,对应八八六十四卦,黑白格对应阴阳。
大约公元前5000年以前,在中国出现了8x8的线图(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)。在公元前十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“六博”这种古棋。公元前五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“塞戏”。孔子曰“不有博弈者乎”,(《论语》)这句话里,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。史料记载公元六世纪(南北朝后期)北周武帝发明的“象戏”(公元569年)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“百宝象棋”基本相同:8×8盘(64格),立体子,棋子摆在格子上面,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。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,象戏进入印度。